SERVICE PHONE
13920192029发布时间:2025-01-26 16:37:53 点击量:
1951年
珀塞尔和庞德用核磁共振法获得了“粒子数反转”;粒子数反转使气体受到激发,产生大量的微波辐射,为激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费米发现了Δ 粒子。
帕范因发明了锗区域提纯法。
威廉首先提出了用电子元件阴极射线管做电子计算机的主存储器。
韦尔首先实现了等离子的收缩。
津恩在美国领导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小型快中子增殖实验堆。
尤恩发明了电子望远镜和光电成相技术。
奥地利发明了射电干涉仪。
澳大利亚克里斯琴森发明了射电干涉仪。
美国人缪勒发明了场发射离子显微镜,分辨率为2.5埃,第一次照出金属面上的单个原子。
美国用“组合数学”进行设计、规划理论、信息编码等。
东德和苏联研制出烧结氧化铝。
基霍夫发表了18000颗星的光度表;他对火星进行了40年的观察,找到了火星上有植物存在的依据,创立了“天体植物学”。
美国人麦克林托克提出了“可移动的遗传基因”学说。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结构是由双重螺旋构造组成的“沃森-克里克模型”。
第五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科克洛夫特、爱尔兰科学家瓦尔顿因发现人工加速粒子使原子核嬗变而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麦克米伦、西博格因发现锕系元素钚等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南非医生蒂勒因研究黄热病及其防治方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作家拉格尔克维斯特因小说《刽子手》、诗《在信仰的地位上》获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人茹奥因积极参加反战斗争、工人运动获诺贝尔和平奖。
1952年
美国特勒组织研制氢弹成功,实现了氢的聚变。
第一台质子同步加速器制成。
格拉塞尔发明了气泡室。
达默提出了集成电路的设想。
P·马丁和詹姆斯发明了气相色谱分析。
英国研制成原子弹。
数控车床研制成功。
达尼兹和帕尼夫斯基探测到了K介子。
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DVAC)投入运行。
马克维茨发明了月球照相仪,精确测定了月球的位置。
美国利普公司制成电子手表。
桑得杰绘制了第一个能准确区分主星序的星团光色-星等图。
普罗霍罗夫和巴索夫提出了制造“分子发生器”的可能性。
赫希尔用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并导致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托德证明了DNA长链都是由磷酸二酯键分别连接在一个核糖的第三个碳原子和另一个核糖的第五个碳原子上。
艾克斯和赫胥黎发现了钠离子在神经细胞中的传递功能。
吉奥索制出元素锿。
第五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F·布洛赫、珀赛尔因核磁共振的研究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P·马丁、辛格因发明分溶层析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瓦克斯曼因发现链霉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国作家莫里亚克因小说《给麻疯病人的亲吻》获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人施韦泽在为非洲人民服务中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获诺贝尔和平奖。
1953年
苏联萨哈罗夫实现氢弹爆炸。
实验表明,确实观察到了中微子的存在。
中国建立了宇宙线观测站。
美国开始试播NTSC制彩色电视。
插入式示波器研制成功。
A·玻尔建立了原子核结构的“联合模型”,亦称普遍化模型。
哈迪和休耳姆发现了超导体V3Si具有17.1K的临界温度。
米勒设计了模拟在原始还原性大气条件下氨基酸产生的可能性的实验获得成功。
沃森和克里克进一步完善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实现了人类对遗传物质基础认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突破,建立起了分子遗传学这一新学科。
利德伯格证明了通过噬菌体遗传因子的一部分能引入传递遗传因子中。
吉奥索造出了元素镄。
第五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泽尔尼克因发明相位差显微镜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施道丁格因对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A·李普曼因发现辅酶A及其中间代谢作用、英国科学家克雷布斯因阐明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和三羧循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首相丘吉尔因艺术性历史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人马歇尔因战后“对欧洲经济所作的贡献,对促进国际和平所作的努力”获诺贝尔和平奖。
1954年
汤斯提出了微波激射理论,这是激光的前驱。
吕德斯提出自然规律必须符合物质、空间、时间三种宇称联合守恒定律。
钱学森发表了《工程控制论》。
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
首次观察到反质子。
美国贝尔实验所用半导体硅制成第一个太阳能电池,并制成可控硅整流器。
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在美国问世。
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制成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用于飞机上。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实现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马梯阿斯发现了超导体Nb3Sn,临界温度为18.3K,此后,他还发现了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体,如Nb3 (Al0.8Ge0.2)为20.05K以及Nb2Al为18.9K,Nb3Ga为20.3K等。
美国制造核动力潜水艇,于1955年下水。
美国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首例肾移植手术成功。
美国人平卡斯研制的第一批口服避孕药上市。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日内瓦成立。
谢苗诺夫提出了多相催化链反应理论。
格尔确立了胰岛素的分子结构。
第五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籍德国科学家M·玻恩、德国科学家W·W·G玻特因对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符合电路法的提出及由此导出的发现,分析宇宙辐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鲍林因研究化学键的性质和复杂分子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恩德斯、韦勒、罗宾斯因培养小儿麻痹病毒成功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作家海明威因小说《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成立于1951年的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为难民提供国际保护获诺贝尔和平奖。
1955年
塞格雷发现了反中子;他和张伯伦发现了反质子。
布朗斯坦观察到了砷化镓的红外辐射。
普罗霍罗夫和巴索夫提出了微波激射器原理。
坂田昌一提出了基本粒子结构模型。
巴克发明了低温管。
贝尔实验所研制成变容二极管。
纳森德和卡帕尼发明了光导纤维。
茵特玛首次用铌线制成线圈,获得了7100高斯的磁场。
美国阿尔玛公司生产出第一台装在洲际导弹上的计算机。
英国人埃逊制成铯原子钟,稳定性大于百亿分之一。
纳塔与齐格勒合成了等规聚合物聚丙烯。
茅以升组织建造武汉长江大桥。
奥阿巧和孔勃用酶促法人工合成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吉奥索、哈维、肖邦、汤普森、西博格造出元素钔。
第五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拉姆因研究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美国科学家库什因精密测量出电子磁矩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维格诺德因第一次合成多肽激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科学家西奥雷尔因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冰岛作家拉克斯内斯因写了恢复冰岛古代史诗的艺术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未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1956年
关肇直提出了单调算子的概念。
实验观察到了泡利预言的中微子。
考尔克发现了反中子 。
杨振宁、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观点,吴健雄(女)于次年证实了这一观点。
坂田昌一把费米-杨振宁的强子模型推广到奇异粒子,提出了复合模型的理论。
基本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分成了明确的两个分支。
霍夫斯塔特发现质子和中子有大小的区别,它们的电荷和磁矩并不集中于一点。
库珀从动力学出发,提出了“电子对”概念。
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
苏联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美国数据设备公司生产出第一台集成电路小型计算机——PDP-8。
在法国建成了试验性的潮汐发电站。
桑德杰确定了零龄期标准主星序的位置,并测定了许多星团的龄期。
在美国召开了人工智能学术讨论会,标志了人工智能新学科的诞生。
李四光提出了中国东部生油盆地分布在华夏系沉降带的见解。
查哥夫证明了核酸所含的四种不同碱基量彼此不相等,为DNA双螺旋结构的“碱基配对”原则奠定了基础。
意大利人纳塔研制出了定向聚丙烯。
第五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肖克莱、巴丁、布拉坦因研究半导体、发明晶体管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欣谢尔伍德、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因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和链式反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医生福斯曼、美国医生W·理查兹、库南德因发明心导管插入术和循环的变化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西班牙作家希梅内斯因长诗《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获诺贝尔文学奖。
未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1957年
江崎发现了高掺杂窄PN结的正向伏安特性中存在着负阻现象。
霍夫斯塔特确定了质子和中子具有同样的大小和形状。
阿布里柯索夫提出了第二类超导体基础理论。
巴丁、库珀、施里弗创立了BCS(三个人名的第一个字母)超导微观理论,圆满地解释了超导现象。
苏联科罗廖夫领导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又把莱卡(狗名)和科学仪器送上太空。
中国制成锗晶体管。
剑桥大学研制成扫描型电子显微镜。
美国飞歌公司研制成第一台民用晶体管计算机TRANSAC-1000,此后,晶体管计算机迅速发展,同时出现了一系列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加波提出了全息摄影原理。
中国建成北京天文台。
巴顿对萜烯类化合物的光化学研究,测出了柠檬苦素、山道年等的结构。
劳逊发现了聚变反应保持温度与气体密度关系的“劳逊条件”。
丙纶研制成功。
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年10月—1958年12月)。
第五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因发现在弱对称下宇称不守恒原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托德因研究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的成果获诺贝尔化学奖。
意大利科学家博维特因合成无副作用的麻醉剂发明抗过敏反应特效药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国作家加缪因小说《陌生人》、《鼠设》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加拿大人皮尔逊在英、法、以色列军队全部撤出埃及领土起了调解人的作用因获诺贝尔和平奖。
1958年
肖洛、汤斯首次论述激光理论。
穆斯堡尔发现了γ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即“穆斯堡尔效应”。
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现了地球的辐射带;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次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并且发现地球是梨形。
美国研制出集成电路。
中国制成通用电子计算机。
算法语言ALGOL应用于计算机程序自动化。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制成场效应晶体管。
江崎发明了隧道二极管。
美国发现了具有特殊冷热记忆性能的镍钛合金丝。
中国制成了回旋加速器。
中国制成了亚洲最大的重水型原子反应堆。
美国人范阿仑发现了环绕地球有两个辐射带。
W·安德逊证明了用于理解“粗略的凝结物质”的“安德逊定域化”现象。
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与社会》一书。
多塞首次发现了人体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H LA)系统。
吉奥索、赛克兰、沃尔顿和西博格造出元素锘。
第五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苏联科学家切连科夫、弗兰克、塔姆因发现并解释“切连科夫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桑格因确定胰岛素分子结构和在决定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顺序方面的研究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比德尔、塔特姆因对化学过程的遗传调节的研究、美国科学家利德伯格因有关细菌的基因重组和遗传物质结构方面的发现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因小说《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其拒绝领奖。
比利时人皮尔因在许多地方组织难民救济机构获诺贝尔和平奖。
1959年
福井谦一最早提出了分子化学反应的分子轨道对称守恒理论。
加福尔等进行了有成效的隧道效应实验。
王淦昌和阿尔瓦雷兹同时宣布发现了反超子 和 。
火花室开始用于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物理常被称为高能物理。
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行星进入轨道。
苏联首次实现了人类把物体送上月球,发现月球无磁场和辐射带。
中国制成10万倍大型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25埃。
美国制成晶体管计算机。
美国制成第一台取样试波器。
美国人斯特莱奇提出了计算机的自动分时的设想,并于1961年提出了第一个具体方案。
苏联开始使用反束光导摄象机,拍摄到了月球背面照片,遥感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微波放大器试制成功。
英国人培根首次组装了6千瓦中湿氢氢电池。
奥乔亚以DNA为铸型,从醋酸菌提纯精制了以核苷三磷为基质的RNA合成酶。
第五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塞格雷、张伯伦因发现反质子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捷克斯洛伐克科学家海罗夫斯基因发现并发展极谱分析法,开创极谱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奥乔亚发现核糖核酸、科恩伯格人工合成了脱氧核糖核酸的聚合酶,二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意大利作家夸奇莫多因诗《水与土》、《日复一日》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人诺埃尔·贝克因对国际和平事业做出贡献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0年
鲁滨逊提出了泛函分析的一个新分支——非标准分析。
实验室证实了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场对光的作用。
柯尔莫哥洛夫把物理概念熵加以推广,成为描绘概率系统变换的工具。
贾埃佛观察到了单电子隧道效应,接着又观察到了超导体—绝缘体—超导体情况下的电子隧道效应。
梅曼首次用红宝石制成固体激光器;贾万制成气体激光器。
美国开始研究利用太阳能。
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和费尔柴德半导体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
法国研制出原子弹。
美国人皮尔斯试用人造地球卫星做无线电波反射器,开始了通讯卫星的开端。
第八届国际天文协会决议,开始使用“历时书”。
美国人福克斯提出了生命起源的类蛋白球体假说。
霍利证明了转运RNA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起作用,并设计了从细胞成分中分离转运RNA的技术。
佩鲁茨和肯德鲁得到了肌红蛋白和血清蛋白的X射线衍射图,获得了球蛋白分子的精确三度空间结构图象。
德国和美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叶绿素。
桑德奇首先发现了类星体。
第六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格拉塞尔因发明气泡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利比因发明了考古学时钟(放射性C14测定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澳大利亚科学家伯内特、英国科学家梅达沃因发现并证实动物抗体的获得性免疫耐受性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国科学家佩斯因诗歌《幻想的形式》反映了当代场景获诺贝尔文学奖。
南非人卢图利因持久进行反种族主义的正义斗争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1年
格拉肖提出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的猜想。
盖尔曼和内曼各自独立提出了基本粒子的“周期表”,即“八重态模型”。
W·安德逊提出了金属中杂质原子的“安德逊模型”。
科学家发现了η粒子,并测出了ρ介子的存在。
苏联发射成功载人宇宙飞船;发射了绕月球运行的飞行器。美国也发射了载人宇宙飞船,但未进入地球轨道。。
美国人明斯基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
瑞士发明了电子钟。
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与美国空军共同研制成功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
中国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类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赫斯提出了地质学的“海底扩张说”。
法国人雅可布和莫诺发现了基因群,提出了基因作用的“运作说”。
吉奥索、赛克兰、拉西和拉蒂默造出了元素铹。
第六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霍夫斯塔特通过高能电子散射确定了原子核的形状与大小、德国科学家穆斯堡尔研究原子核对辐射的共振吸收发现了“穆斯堡尔效应”,二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因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中CO2通过光能和生物催化的作用转变为碳水化合物的“卡尔文循环”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贝凯西因研究人的耳蜗内振动感音的物理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南斯拉夫作家安德里奇因历史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人哈马舍尔德因努力解决国际争端,促进国际和平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2年
科学家们观测到太阳上钠原子的一条谱线的红移,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预言。
约瑟夫森预言了超导隧道效应,第二年获得证实,产生了超导电子学这一新学科。
高能物理获得了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中微子的重大发现。
盖尔曼等科学家预言了Ω- 粒子。
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通讯卫星;发射了考察金星的人造行星。
瑞士发明了电子手表。
巴特勒制成了第一种惰性元素化合物——六氟化氙铂。
第六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苏联科学家朗道因研究物质凝聚和超流超导现象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佩鲁茨和肯德鲁因得到了肌红蛋白和血清蛋白的X射线衍射图,获得了球蛋白分子的精确三度空间结构图象获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克里克、维尔金斯、美国科学家沃森因发现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遗传信息传递的意义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作家斯坦贝克因小说《愤怒的葡萄》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人鲍林因联合美国及其它49个国家的科学家呼吁停止核武器试验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3年
W·安德逊和罗伊尔实验证实了约瑟夫森效应。
坦桑尼亚人姆佩姆巴发现了热水比冷水结冰快。
第一台彩色磁带录象机问世。
荷兰菲利浦公司发明了盒式磁带录音机。
贝尔实验所研制成电视电话。
美国人利恩、厄普特内捷克思和斯特鲁克发明了全息摄影技术。
瑞典人贝里斯特隆分离并鉴定了多种前列腺素的化学结构,并证明了它们是花生四烯酸之类的不饱和脂肪酸的衍生物。
中国陈中伟成功地施行断肢再植手术。
首例肝脏移植成功。
第六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詹森和美国科学家梅耶因创立原子核结构的壳模型理论、美国科学家威格纳因发现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力的对称原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齐格勒、意大利科学家纳塔因发明了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合成高分子塑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澳大利亚科学家埃克尔斯、英国科学家L·霍奇金和F·赫胥黎因研究神经脉冲、发现神经细胞传导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希腊作家塞菲里斯因诗集《航海日志》获诺贝尔文学奖。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因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有力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4年
盖尔曼和茨维格提出了基本粒子结构的“夸克模型”。
巴莱斯发现了盖尔曼预言的Ω- 粒子。
克罗宁和菲奇发现了CP不守恒。
关肇直创立了中子迁移理论。
中国研制成功原子弹。
中国发射了第一枚火箭。
中国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试制成功全晶体管电子计算机441-B 。
美国IBM公司生产出了IBM360集成电路系列机。
比尔曼预言慧首将被一层厚的中和氢气包围。
彭齐亚斯和L·威尔逊实验观测到了宇宙背景辐射。
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第六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汤斯、苏联科学家巴索夫、普罗霍罗夫因在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方面的研究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霍奇金因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青霉素、维生素B12等复杂晶体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取得成果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K·布洛赫、德国科学家吕南因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国作家萨特因作品“思想丰富,充满…探求真理的精神”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了该奖。
美国人马丁·路德·金因为争取黑人权利不懈斗争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5年
美国人查德提出了模糊集合概念,标志了模糊数学的诞生。
霍夫曼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守恒理论”,这一理论同1959年福井歉一的理论是一致的。
关肇直证明了激光理论中一类对称核的线性积分方程非零本征值的存在。
彭齐亚斯和R·威尔逊发现了背景辐射——空中一种来历不明的辐射。
有人提出宇宙循环周期为820亿年。大爆炸理论获得验证。
第一颗国际通讯卫星(INTELSATI)发射成功。
电视机开始使用集成电路。
贝尔实验室制成碰撞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
美国发射双子星座四号,宇航员第一次离开座舱20分钟在空间行走。
美国发射了考察火星的探测器;苏联发射了2颗金星探测器,并在金星上实现了硬着陆。
第一批按用户自动分时系统计算机开始使用。
桑德查发现了“准星星系”。
赫斯和威尔逊提出了地质学的板块概念。
中国王应睐、汪猷等领导了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
美国人霍利用酶消化蛋白质分子测定了将丙氨酸结合于蛋白质分子的转运RNA的成分,在化学史上首次阐明了核酸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第六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施温格、费曼、日本科学家朝永振一郎因对量子电动力学的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伍德沃德因人工合成类固醇、叶绿素等有机物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杰科布、雷沃夫关于酶和病毒合成中基因控制的研究,莫诺提出基因作用的运作说,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因小说《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文学奖。
成立于1946年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6年
中国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取得成果。
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强子结构理论的“层子模型”。
光纤通信开始试验研究。
博贝克研制成磁泡器件。
法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世界上第一座潮汐发电站在法国朗斯河建成。
中国第一颗导弹研制成功。
苏联“月球九号”在月球上实现了软着陆。
杨石先研制出三种有机磷农药;他还研制出多种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试制成功胺草磷等。
第六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卡斯特勒因发现并发展了光学方法研究原子中的赫兹共振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穆利肯因创立化学结构“分子轨道”学说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C·哈金斯证明了使用化学药物控制恶性肿瘤的可能性,鲁斯发现了诱发肝癌的病毒,二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以色列作家阿格农因“深刻而具有特色的叙事艺术”、瑞典籍(德)作家萨克斯(女)因作品以“感人的力量表达了以色列的命运”而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未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1967年
温伯格提出了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统一理论,的具体方案,次年,萨拉姆也独立提出了这一方案。
大规模集成电路问世。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苏联开始播送彩色电视。
美国无线电有限公司研制出第一台部分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军用计算机。
美国物理学家贝德福第一个接受了人体速冻处理实验,躯体保存在-200℃的贮藏室中。
心脏移植手术成功。
欧洲共同体成立。
第六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贝特因研究恒星能量来源的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艾根、英国科学家诺里希、波特因发明快速测定化学反应的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哈特兰因研究视觉和视网膜的生理功能、美国科学家沃尔德因研究视觉的心理特别是视色素、瑞典科学家格拉尼特因发现视网膜的抑制过程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因小说《总统先生》、《玉米人》获诺贝尔文学奖。
未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了GOS / MOS互补对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法国人勒皮雄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地质学的“板块理论”。
瑞典中央银行为纪念诺贝尔,设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金”,奖金由瑞典中央银行提供基金,不从诺贝尔基金支付,但仍视作诺贝尔奖金。
中国河北满城发现中山靖王墓,是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墓葬。
第六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阿尔瓦雷兹设计制造了液氢气泡室,发明了半自动径迹测量仪器和改进了计数器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翁萨格因对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霍利、科拉纳、尼伦伯格因对细胞核内遗传成分控制蛋白质合成机制的研究,解释遗传密码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因小说《雪国》、《古都》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人卡森因抗击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9年
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粒子理论。
苏联建成第一台托卡马克装置,即准稳态环行强磁场受控热核装置。
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了智能机器人实验。
英国制成了3250马力的直流超导电机。
美国实现人类第一次登月。
美国大学校园网“阿帕网”(ARPANET)建成,互联网诞生。
英国人文和派珀二人发现了肺组织能释放一种影响血小板凝固的物质,后被萨米埃尔松证实是前列腺素H2和促凝血素A2的混合物。
美国人埃德尔曼建立了精确的完整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模型,证明了它是四钛链结构,含1300多种氨基酸。
人类首次进行基因的分离技术实验,成功地把大肠杆菌中的DNA分离出来。
遗传信息密码被全部测出。
吉奥索发现了元素鈩。
第六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盖尔曼因对基本粒子的研究,发现亚原子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分类法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巴顿、挪威科学家哈塞尔因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的三维构相方面的工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德尔布鲁克、赫尔希研究噬菌体、卢里亚提出病毒的复制机理和基因结构的发现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国作家贝克特因在荒诞派戏剧中的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其拒绝了该奖。
成立于1919年的国际劳工组织因在半个世纪中为反对失业和贫困所做出的贡献获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因创立计量经济学,运用动态模型分析经济活动而共同获得首次设立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0年
华罗庚发明并推广了统筹方法和优选法。
格拉肖提出了存在第四种“粲”夸克的设想。
比利时人普里高津创立了非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美国“阿波罗十一号”登月。
苏联实现了金星上的软着陆。
美国发射了装有X射线望远镜的天文卫星。
贝尔研究所研制成新型电子器件——电荷耦合器件,并制成磁泡器件和磁泡存储器。
科学家根据红外扫描原理,制成了多频段扫描仪,并于1972年开始应用于遥感技术。
法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
新的小型计算机PDP-11系列机研制成功。
科恩等应用超导量子干涉仪测出人体心磁图。
吉奥索发现了新元素,未正式命名。
第七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瑞典科学家阿尔芬在磁流体动力学中的发现、法国科学家尼尔因发现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根廷科学家莱洛伊尔因在研究生物体内糖代谢过程中发现了糖核甙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合成中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阿克塞尔罗德、英国科学家卡茨、瑞典科学家奥伊勒因发现神经传递的化学基础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苏联人索尔仁尼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人博芬克因对第三世界粮食增产做出贡献获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因对经济理论的科学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1年
联合国恢复了中国席位。
K·威尔逊发表了《重整化群和临界现象》论文,确立了“相变的临界现象”的重整群方法。
美国莫特公司霍夫等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机。
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实验站,并实现了载人飞船与空间实验站对接。
美国发射了火星的人造卫星。
苏联实现了火星上的软着陆。
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
英特尔公司推出第一代微处理器:Intel4004。
中国湖南长沙市东郊五里牌外马王堆发掘出汉墓。
第七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加波因发明和发展了全息照相技术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加拿大科学家赫兹贝格因研究分子结构、特别是含奇数电子的原子团的电子结构和几何形状的成果获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萨瑟兰因发现环——磷酸腺(CAMP)在多和激素凭以控制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智利作家聂鲁达因诗歌《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和梦想》获诺贝尔文学奖。
联邦德国(前西德)总理勃兰特因“缓和二次大战后欧洲紧张局势”获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因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开创性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2年
托姆系统地提出了泛函分析的一个新分支——突变理论。
K·威尔逊和费希尔共同提出了临界指数的ε展开方法。
中国发现了可能的重粒子。
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生产。
美国发射了木星考察探测器。
美国开始研制航天飞机。
科学家成功地实现了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离和利用。
豪森菲尔德发明了电子计算机X射线体层照相扫描仪(CT),并应用于临床诊断取得成功。
美国克那拉人工合成核酸,重组DNA(脱氧核糖核酸),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第七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巴丁、库珀、施里弗因创立了解释超导体的理论(BCS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莫尔在酶和蛋白质的研究对于防止疾病的关系以及对发展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贡献;斯坦在研究阐明酶的分子结构的贡献;安芬森的研究成果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及其遗传学基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埃德尔曼、英国科学家R·波特因测定了抗体的化学结构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伯尔因对复兴德国文学做出了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人阿罗因一般经济平衡理论和福利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未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
1973年
陈景润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素数及另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即偶数 =(1+2)。
中国成立了高能物理研究所。
美国布恩汤无线电公司制成了自动电容电桥。
美国发射了对水星考察的探测器。
美国发射了空间实验站,并且实现了载人飞船与空间实验站的对接。
全面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I LLIAC-IV计算机研制成功。
中国进行一次氢弹实验。
美国人加瓦勒制成了临界温度为22.3 K的超导体Nb-Ge薄膜,后又被泰斯塔迪提高到23.2 K。
美国人科恩等发明了体外重组杂种质粒技术。
美国实现了用氢化酶和叶绿体分解水制造氢。
杜布赞斯基发表了《遗传学和物种起源》一书,完成了进化论的现代综合。
中国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第七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森因创立超导电流通过的势垒的“约瑟夫森效应”,日本科学家江崎因发现半导体中的隧道效应并发明隧道二极管,美籍挪威科学家加尔福因发现半导体和超导体的隧道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费希尔、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森因有机金属化学的广泛研究,提出了二茂铁一类化合物存在夹心结构的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奥地利科学家弗里施、劳伦兹、英国科学家丁伯根因发现动物习性分类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澳大利亚作家怀特因小说《暴风眼》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越南领导人黎德寿因越南停火谈判成功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黎德寿拒绝领奖。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捷夫因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法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4年
丁肇中和李希特同时发现了一种新粒子,称J/Ψ 粒子。
美国建成放大率为2.6亿倍的电子显微镜。
美国研制成含氢的非晶态太阳能电池。
美国开始研制煤、油混合燃料。
休尔斯和泰勒观测到射电脉冲双星,到1978年,测到了它的轨道减少率为百亿分之三,得到了引力波理论的定量检验。
美国人科恩把蟾蜍中的基因移到大肠杆菌取得成功,开创了新的生物学实验方法。
中国籼型杂交水稻育成,这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西博格、吉奥索等发现了第106号元素,未命名。
第七十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赖尔因对射电天文学的先驱性研究并发明了孔径综合技术、英国科学家赫威斯因研究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弗洛里因研究高分子化学及其物理性质和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克劳德因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利时科学家德迪韦因发现溶酶体、美国科学家帕拉德因发现核糖核蛋白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作家约翰逊因小说《克里隆三部曲》、瑞典作家马丁松因“其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了整个世界”而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日本人佐藤荣作因推行稳定太平洋地区的和解政策、爱尔兰人马克布莱德因解决国际间棘手问题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瑞典经济学家谬尔达尔、英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因在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首创性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5年
科学家发现了宇宙X射线的爆发。τ子被发现。
法国制成了固体自动扫描仪,达到了在800千米的高空,地面分辨率为12米的高水平。
全天候全天时的遥感仪器开始使用。
中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回收成功。
人工合成了含有650个碱基对的免疫求蛋白基因。
个人计算机问世。
中国陕西临潼县一农民在秦始皇陵园附近打机井时意外发现了与真人大小相仿的陶制人头、人身和手,秦兵马俑重见天日。
第七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丹麦科学家A·玻尔、莫特尔逊、美国科学家雷恩瓦特因创立原子核结构新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康福思因研究有机分子和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瑞士科学家普雷洛格因研究有机分子及其反应的立体化学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杜尔贝科、特明、巴尔的摩因在组织培养中证明了病毒通过染色体遗传到子细胞的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意大利作家蒙塔莱因其“独树一帜的诗歌创作阐明了人的价值”获诺贝尔文学奖。
苏联人萨哈洛夫因“在人类和平事业中的个人的和无畏的努力”获诺贝尔和平奖。
苏联经济学家康托罗维奇、美国经济学家柯普曼因资源最优利用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6年
美国人阿佩尔和黑肯利用计算机解决了“四色问题”。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和费米实验室发现了粲粒子的径迹。
美国建成了5千亿电子伏特(5×1011 eV ) 的粒子加速器。
光缆通信实验成功。
美国建成第一台新式6镜面望远镜。
克里克实验室首次完成了在体外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人造基因。
文发现了前列腺素H2在血管里可以转变为一种反应力很强的物质,他称之为前列腺环素。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陨石雨降落在中国吉林地区几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第七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和美国科学家里希特因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Ψ 粒子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李普斯科姆因开创了现代硼烷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布卢姆伯格、盖达塞克因对传染病的起因和传播的研究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作家贝格因小说《洪堡的礼物》获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人科里根、威廉斯因在北爱尔兰进行反恐怖主义的和平运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因消费分析货币理论和经济稳定性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7年
美国宣布得到了存在分数电荷的证据。
中国开始播送彩色电视节目。
美国和苏联都发射了正式是空间实验站,苏联的空间站具有变轨的能力。
美国发射了两颗远行星探测器,1979年先后到达木星附近,1980年和1981年先后到达土星附近,1986年飞临天王星,1989年飞临海王星。
美国试验成功航天飞机:“企业号”首次从母机波音747分离试飞,并滑翔着陆成功。
苏联美国合作的U-25B磁流体发电装置投入使用。
美国人克雷设计出超级电子计算机,每秒运算2亿5千万次。
美国建成30万1千高斯的大磁场。
中子弹研制成功。
世界上的电话已达4亿部,使用电话最多的国家是,美国72部/百人,瑞典69部/百人,瑞士63部/百人,西德14部/百人。
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利用化学合成的基因,使大肠杆菌产生一种脑激素。
中国湖北随县发现了2400多年前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编钟”。
第七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莫特因磁性非晶态固体中电子性状的研究、美国科学家范弗莱克和P·安德逊因在磁学和无序体系物质理论方面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比利时科学家普里格吉纳因提出热力学理论中的耗散理论,使热力学脱离了蒸汽时代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耶洛因建立放射免疫分析法、美国科学家吉耶曼、沙利因对下丘脑中肽激素的研究成果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西班牙作家阿莱克桑德雷因诗集《毁灭或实情》获诺贝尔文学奖。
大赦国际因对宗教、政治等原因被监禁的人给予人道主义的支持而获诺贝尔和平奖。
瑞典经济学家奥林因国际贸易理论体系、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移动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8年
中国潘承洞等给出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1+2)的简化证明。
科学家们找到了引力波存在的间接证据。
每秒1.5亿次巨型计算机制造成功。
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院研制出计算机语言识别系统。
贝尔研究所发明了集成光学器件。
平板电视开始研制。
中国科学考察卫星回收成功。
日本制造出分辨率为0.62埃的电子显微镜。
肖洛发明了偏振光谱法。
木森应用倍频二氧化碳激光分离氘获得成功。
艾德华茨和巴维斯特的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在英国诞生。
第七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苏联科学家卡皮察因在低温物理方面的研究发明并利用氦的液化器、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R·威尔逊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米契尔因对生物体内的能量转换机理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瑞士科学家阿尔伯、美国科学家史密斯、内森斯因发现和提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并应用于遗传工程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作家辛格因其“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获诺贝尔文学奖。
以色列总理贝京、埃及总统萨达特因签订关于中东问题的戴维营协定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因研究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决断过程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9年
中国研制成功第三代气象卫星接受设备。
欧洲第一条光缆电话在西德使用。
第一座太阳能广播电台在美国开始广播。
激光唱片问世。
美国发明了利用海洋波浪能发电和淡化海水的装置。
日本制成悬浮列车,时速达504千米。
美国、西德、中国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三喷柱”现象,首次追踪到胶子的径迹。
法、美两国制成世界上最大的红外线望远镜。
中国首次获得“宇宙尘”。
中国制成每秒运算1千万至1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及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的存储器。
法国制成电缆电视。
西德创造了0.00016 K低温。
美国于1973年发射的空间实验站坠入印度洋。
美国研制成利用人造化合物和氢化酶制氢。
美国制出固体氢。
中国实现了人工合成核酸。
美国发现左旋DNA。
美日联合制出人的生长激素。
麦克斯韦逝世100周年,爱因斯坦诞生100周年,爱迪生发明电灯100周年。
第七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格拉肖提出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猜想,美国科学家温伯格和巴基斯坦科学家萨拉姆提出了这种猜想的具体方案,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H·布朗因、德国科学家维蒂希因在有机物合成中引入硼和磷而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科马克、英国科学家豪森费尔德因发明了计算机化轴向层析X射线摄影法(CAT扫描)的新型诊断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希腊作家埃里蒂斯因长篇叙事诗《俊杰》获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的特里萨修女因在许多国家办慈善事业获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因经济增长理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农业经济理论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1980年
吴文俊用机械法证明数学定理获得重大突破。
李太航创造的“软联想存贮”技术获得成功;中国公布了李太航的“智能软件系统”。
中国发射了洲际运载火箭。
美国发射了世界上最大的通讯卫星。
美国太阳能飞机试飞成功。
苏联发射的“联盟-T3”宇宙飞船,联盟-35号在空间运行的航天站与“礼炮-6”号对接成功。
美英两国科学家发现了100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
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建成短波授时台,精度达十万分之一秒。
中国研制出世界领先的人造铌酸锂单晶。
日本造成最大的油轮“海上巨人号”,载重量为53万3千吨。
《竺可桢文集》出版。
第八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克罗宁、菲奇因发现K介子衰变时电荷共轭宇称不守恒(CP不守恒)现象而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伯格因实现了两个不用种属重组DNA、美国科学家W·吉尔伯特、英国科学家桑格因创立DNA结构的化学和生物分析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贝纳塞拉夫、斯内尔因创立移植免疫学和免疫遗传学、法国科学家多塞因研究抗原抗体在输血及组织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揭示了组织排异的秘密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籍波兰作家米洛什因小说《篡夺者》获诺贝尔文学奖。
阿根廷人埃斯基维尔因通过非暴力形式捍卫人权获诺贝尔和平奖。
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因商业波动经验模式的发展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